中国网财经4月18日讯 在一段调整期过后,在政策支持、经济环境改善以及市场信心恢复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房地产市场迎来了“止跌回稳”的新阶段。
一线城市率先回稳
一线城市率先复苏,成为房地产市场回暖的"领头羊"。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新建商品住宅、二手住宅合计成交超2.6万套,同比增长67.7%。不仅是深圳,北上广一线城市均呈现出强劲反弹态势。据安居客统计,上海新房市场3月成交5394套,环比上涨130%;北京链家研究院数据显示,北京3月新建商品住宅成交4151套,同比上涨51.7%;广州市住房和建设局数据显示,广州一手住宅网签面积同比增幅均超过10%。
值得一提的是,止跌现象不仅体现在成交量上,土地市场也开始出现积极变化。自今年以来,多个核心城市的土地溢价率明显回升,不少热点城市在土拍中出现久违的“百轮竞价”,北京、上海、杭州等一、二线城市“地王”再现。据滨江集团官微,3月25日,公司以约52亿元总价竞得水电新村地块,溢价率69.86%,楼面价7.74万元/平方米;中国海外发展公告显示,3月18日北京拍出的海淀树村地块的楼面价达到10.23万元/平方米,是“两集中”政策以来北京住宅土地历史上首宗楼面价就已经超过10万元/平方米的地块。
同策研究院研究总监宋红卫分析认为,从过往房地产市场周期变动来看,历次楼市上涨过程中,都会伴随土地市场的快速升温、商品房成交规模的上升及购房者预期的改变。目前来看,这三个条件均已在一线城市出现。城市轮动传导仍然适用于当前的楼市趋势,即一线城市热度上升后,慢慢向二线城市传导,再向核心三线城市传导。但基于人口增长、产业支撑等维度,预计三线城市止跌回稳的动能相对较弱,修复周期较长。
高品质住宅热度提升
一线城市的止跌离不开供给策略的调整,伴随着房屋保有量的增加,购房者的需求从“居者有其屋”向“居无虑,心自安”转化,准现房、改善性住房需求持续上升,尤其是在一线和二线城市。随着信贷政策的宽松和供应结构的优化,市场中被抑制的需求开始逐步释放,购房意愿明显增强。受此需求影响,京投发展北熙区等一批项目凭借优质区位与高品质产品的双向驱动在市场"精微竞争"时代脱颖而出。
作为预计年底交付的准现房产品,京投发展·北熙区是国企京投发展打造的朝阳区东坝板块的旗舰项目,凭借TOD模式和一系列高品质设计,为中高端改善人群提供了一个值得考虑的居住选择。作为一个超级大盘,面积段十分丰富,选用现代简约空间美学设计理念,涵盖了两居、三居及四居多种户型。其三期加推的150㎡以上大户型,充分考虑了现代家庭的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