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城市旅居人次排行榜中,秦皇岛以8026万国内游客人次排名第三,与9530万、9006万人次的大理、三亚及其周边,共同构成了全国旅居城市TOP3,呈现出独特的“两南一北”现象——当前,海南三亚的热带风情、云南大理的山水诗画、秦皇岛北戴河新区的海滨康养,逐渐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2024年,秦皇岛入选“2024最具潜力文旅城市”,全年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花费均增长10%以上,文旅地产连年升温,折射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层变革。
“两南一北”新旅居格局凸显
从北戴河到北戴河新区的发展腾飞,泛北戴河区域,这座距离北京仅280公里的海滨小城,正以“首都后花园”的定位,在“两南一北”文旅新版图中开辟出独特的旅居经济模式。
“去三亚和大理像出趟差,去北戴河就像去奥森公园逛一圈一样简单。”家住北京朝阳区的张女士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每年暑假带孩子去北戴河住几天,已经成为家里雷打不动的保留节目。
数据显示,2024年,三亚客流量3385.16万人次,旅游GDP1004.7亿元;大理游客量1.1亿人次,旅游GDP1716.63亿元;2023年,秦皇岛游客量8025万人次,旅游GDP1064亿元。北戴河的“触手可及”,催生出高频词、轻量化的旅居需求,成为许多京津冀家庭“说走就走”的旅行目的地。
预订平台数据显示,每年暑期一到,北戴河民宿咨询量就会翻三倍之多,周末房源几乎全部订满。热门地段酒店天天爆满,平均房价比三亚还高出两成。
交通发展重构京津生活圈
当城际交通和高铁出行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尝试享受周末微度假的快乐。数据显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的中短途出游需求旺盛,3小时以内的高铁出游市场最为活跃。对北京而言,相比距离较远的三亚和大理,北戴河正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悄然构筑起首都居民的“第二生活圈”。
清晨从北京东四环出发,沿京哈高速驱车3小时即可抵达北戴河滨海大道;从北京站出发,乘坐高铁1个半小时,复兴号列车便载着旅客直抵北戴河站。这种“跨城如串门”的时空压缩效应,改变了传统文旅的空间逻辑,也让周五晚上出发,周日回京的微度假模式成为可能。
2025年清明节三天假期期间,秦皇岛累计接待游客59.14万人次,同比增长81.47%;景区门票累计收入976.35万元,同比增长8.52%。游客主要来自河北省内、京津和东北三省等周边省市。游客多以近郊赏花游、登山踏青游、文博研学游为主,游览地集中在历史人文景区、山地景区、绿地公园、农家院落等。阿那亚、西港花园等网红打卡地摩肩接踵,共接待游客17.98万人次。
宜人气候催生四季旅居业态
当三亚进入台风季、大理步入雨季时,北戴河新区正迎来全年最宜人的时节。北戴河地处温带季风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在10.3度,盛夏平均气温在23度,每立方厘米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最高可达15000个,是一般城市的20倍,被誉为“天然氧吧”。这种得天独厚的生态底色,使其成为天然的“首都空调房”。
围绕“旅游+”不断推陈出新,北戴河从“避暑胜地”迈向四季皆宜。去年,秦皇岛创新出台《促进秋冬季旅游消费九条措施》,推出10类秋冬季旅游产品和85个旅游目的地,“秦皇山海·四季皆游”城市品牌形象更加彰显。这些精细化产品设计,使北戴河摆脱了传统海滨城市的季节局限。
阿那亚戏剧节、虾米音乐节、海浪电影周等文化品牌丰富了北戴河的文化内涵,全国帆船锦标赛等体育赛事的举办,也为北戴河文旅产业注入新活力。
下一步,2025年秦皇岛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举办贯穿全年的旅游消费季活动,办好世界速度轮滑锦标赛、亚洲帆船锦标赛、秦皇岛马拉松、中式台球明星赛、外交官帆船邀请赛等品牌赛事。持续开展秦皇岛四季主题宣传推介活动,推动文体旅全季全业态发展,做好“看海冰”“喂海鸥”“逛文博”“过大年”等淡季旅游产品,推动淡季转旺、旺季拉长。
康养旅居迎广阔发展前景
除了打造面向年轻群体的文旅新业态,面向老年群体的康养旅居业态也在不断丰富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养老观念的转变,“候鸟式”旅居养老逐渐成为老年人的热门选择。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北京、天津及河北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分别为19.63%、21.66%和19.85%,均高于18.70%的全国平均水平,京津冀康养旅游市场前景巨大。
去年1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开发旅居养老市场,因地制宜发展康养旅居等新业态。聚焦打造康养新名片,秦皇岛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持续推动培疗机构转型发展健康养老产业,年内吸引京津老年人来秦康养突破7万人次,打造旅居式康养和社区养老目的地。
目前,北戴河正朝着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的目标迈进,东南部旅游度假康养板块,重点发展旅游度假、康养休闲等业态,让其成为越来越多京津老人理想的康养目的地。
从临时休憩地到常居生活圈,从单一观光游向复合型旅居转变,当“旅居”超越“旅游”成为新刚需,“两南一北”新旅居格局,让许多人逃离都市的喧嚣,探寻到现代人理想栖居的“第三空间”。在这片渤海湾畔,北戴河新区正以独特的区位优势、完善的医养体系和宜人的气候环境,成为许多人的“滨海会客厅”,人们终将在这里找到工作与生活、城市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的黄金平衡点。(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方)